==>RSS解析系统v0.1<==
使用方法:填写一个rss地址,然后点击“解析”。
请大家帮忙测试并汇报错误,多谢啦!
分类目录归档:Web开发
BigDump使用技巧
修改第77行,将300改成更大的数字,提高BigDump一次查询所能执行的行数上限。PHPMyAdmin导出的数据库默认是没有单个查询行数限制的。
本站提供BigDump ver. 0.28b (beta)的下载:BigDump v0.28
BigDump主页:http://www.ozerov.de/bigdump.php
用tabindex属性强化用户体验
这里我们先来区分两种填写表单的方法:
第一种,用鼠标在表单项中切换。他们会先找到需要填写的第一项,用鼠标点上去,然后右手移到键盘上(我们暂且不管你的左手放在什么地方),填写信息,接着右手移到鼠标上,点选第二项,再把右手移到键盘上,填写信息……不断重复,直到表单填写完,最后用鼠标点击“送出表单”按钮。
第二种,用Tab键切换。他们在填写表单时只在填第一项时用鼠标点选,该项填写完成后用Tab键切换至下一项,最后用回车键送出表单。整个填写过程中,双手只停留在键盘上,不用摸鼠标。
哪种方法的效率高?大家一定都有相同的答案。
使用Tab键的好处不言而喻:双手始终在同一个设备上进行操作,大大提高了填写表单效率。但是它仍然存在几个小缺陷。比如,填写时至少需要操作一次鼠标,用来选定表单的第一项。有没有办法修正这一点呢?答案就是使用tabindex属性。
tabindex属性设置按下tab键时的响应顺序。它的值是一个数字,越小的数字响应顺序越靠前,最小为1。在未设置tabindex属性时,tab键将从页面的第一个链接或者表单项开始切换(这里要说明一个情况,IE浏览器中第一次按下tab键时,选中的是地址栏)。
利用tabindex的这一特性,我们就可以给表单里的各项添加相应的属性。比如一个登录表单,第一个表单项是“用户名”,我们就可以在这一项上添加tabindex=”1”,并依次为后面的项赋值。这样,在访问这个页面时,按下tab键后光标就停在“用户名”的文本输入框上,从而完全实现了无鼠标参与的表单填写。
此外,在某些网站的注册页面,部分表单项后面会跟着一个链接或者按钮,用来对当前项的需要输入的内容进行解释或验证。在未添加tabindex属性的页面,tab键会经过这些链接或按钮。熟练的tab键用户往往会在这上面犯错误——他们以为光标已经进入下一个文本框了,可实际却停在一个链接上。最糟的情况时,他们就完全找不到光标了,从而需要重新拿起鼠标来点选下一项。使用tabindex属性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点。为每个表单项都添加tabindex,tab键就不会进入非填写区域了。
不过我很遗憾的发现,在我访问过的网站中,没有一家使用tabindex属性。
最后,我提供一段代码供您测试tabindex属性的作用。
<form id=”form” name=”form” method=”post” action=””>
<p><a href=”www.naks.cn”>blueven.naks.cn</a> 布鲁文的蓝色奇想</p>
<p>第二项:
<label>
<input type=”text” tabindex=”2″ name=”textfield” />
</label>
</p>
<p>第一项:
<label>
<input type=”text” tabindex=”1″ name=”textfield2″ />
</label>
</p>
<p>第三项:
<label>
<input type=”text” tabindex=”3″ name=”textfield3″ />
</label>
</p>
</form>
由百度不支持JavaScript想到
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Web设计师、浏览器制造商、Web标准组织和搜索引擎公司互相死缠烂打。这四部分中的任何一个如果不肯改进,不肯接受变革,就会导致整个Web技术领域的停滞不前。
还好,我们的Web设计师们是一群积极进取,乐于学习新事物的人才。Web标准组织更是不遗余力的展示和推销更好的新点子。而由于近年来开源浏览器FireFox的强势加入,浏览器大战也终于停止,主流浏览器制造商都在积极的适应Web标准。
不错,我就是在暗示问题出在搜索引擎上。
由于某种近乎于迷信的气氛,Web设计师们总是在尽力讨好搜索引擎,用尽各种手段——甚至做弊——也要把自己网站的搜索引擎排名提高。也正是由于设计师们的这种态度,搜索引擎们自我感觉良好,并以霸王般的态度藐视Web标准的革新。
比如我在“搜狐博客们,快快搬家吧”一文中提到的搜索引擎不支持JavaScript问题。正是由于搜索引擎对JS的藐视,使得理智的设计师们在使用JS时总是慎之又慎,生怕网站上某个有趣的新功能“触怒”了搜索引擎。那么在文章开头提到的“四个部分”中,已经有两个部分在JS的问题上放慢甚至停住了脚步,那么关于JS的推广,必定会受阻。
搜索引擎不支持JS,这当中确实存在技术问题。处理动态脚本的难度一定比处理静态的html/xhtml标记大许多。但技术是其次,最主要的是态度问题。搜索引擎在面对新技术时总是意无意的显出力不从心。比如老生常谈的动态页面问题,在动态页面流行了那么多年后,大家还是知道搜索引擎对动态页面的支持不好。为了迎合搜索引擎的胃口,人们不得不开发出了静态和伪静态页面技术。这使得问题复杂化,增加了Web开发和运营的成本。
搜索引擎公司应当转变“老大”态度,积极迎合Web技术的革新,而不是让设计师们去刻意讨好搜索引擎,这样Web技术才能健康的发展下去。而在这一点上,Google就走在了前列。它可能是国内中文搜索引擎中目前唯一一家支持JS的(甚至可能在全世界也只有Google一家支持)。也许正是因为Google这种积极迎合变革的态度,才使得它成为了世界第一。
PHP防范SQL注入的方法
很简单,两个办法:在php.ini中打开magic_qutoe_gpc;或者用mysql_real_escape_string()对即将进入数据库的字符串进行处理。
原来之前面试我的公司如此SB!
搜狐博客们,快快搬家吧!
难道你们没有发现,不管自己博客有多么高的访问量,当你在百度搜索自己的博客时,最多只会有一个条目吗?
原因何在?嗯,最近看了些关于JaveScript的书,就让我现学现卖,分析一下吧。
其实很简单,搜狐博客没有预留退路——把几乎所有信息都用JavaScript处理并显示。
这样作,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会出问题,因为很少有人会在浏览器中禁用JavaScript功能,或者使用对JavaScript支持不好的浏览器。
但是绝大部分搜索引擎的搜索蜘蛛都不支持JaveScript。当这些搜索蜘蛛查看网页时,看不到任何依托JavaScript生成的信息。我们不妨尝试打开一个搜狐博客的主页,并把页面保存到本地查看。你会发现所有区块下面的文字都是“数据加载中…”。而这样一个页面,就是搜索蜘蛛看到的页面。仅靠这个页面,搜索蜘蛛完全不可能知道网站的详细结构和内容,因此也无法收录该页以外的页面。
顺带再提一点,因为上述原因,请谨慎处理与搜狐博客的链接交换行为——对于搜索引擎来说,这个交换绝对是单向的。
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关注自己博客的搜索引擎排名的搜狐博友们解惑,同时建议这些朋友尽快搬家。
目前,只有最聪明的Google能够收录JavaScript生成的信息。
BSP闹笑话
最近写Babel Core的时候,几乎看遍了国内主流bsp的RSS Feed。在这过程中,除了加深了对rss的了解外,还看到了bsp们在rss这个不太被“人”注意的地方闹除了不少笑话。
问题主要出现在<pubDate></pubDate>标记上。且不说各家bsp时间格式千奇百怪,有那么几家作得实在让人啼笑皆非。下面列出最搞笑的前三名。
第三名:MSN Live Space
笑点:<pubDate>日, 29 四月 2007 08:16:13 GMT</pubDate>
rss主要是给计算机看的。计算机最会认英文,认中文的话,说不定还要抱个“字典”查。微软的这个“本土化”行为实在有点画蛇添足。
第二名:Blogcn
笑点:<pubDate>null</pubDate>
竟然是null啊!为了确定不是个别情况,我查了好几个博客的,都是null啊!有点“占着茅坑不拉屎”的感觉。
第一名:天涯博客
笑点:<pubDate>2007-5-8星期二(Tuesday)晴</pubDate>
好吧,这个实在太绝了!只给了日期,没给时间;写了个星期二,怕计算机看不懂中文,又打上括号写了个Tuesday;最后,还有个“晴”。天涯太有才了,把rss当成小孩子的日记写。
百Google度站内搜索代码
<!–百Google度站内搜索开始–>
<script language=”javascript”>
function baidugooglesearch () {
var swd=document.getElementsByName(“swd”)[0].value;
var link=”http://www.baigoogledu.com/search.asp?hl=zh-CN&q=site%3A网站地址+”+swd;
window.open(link); }
</script>
<input type=”text” name=”swd”/>
<input type=”submit” onclick=”baidugooglesearch()” value=”百Google度搜索”/>
<!–百Google度站内搜索结束–>
在第5行的“网站地址”里填入相应的网站地址,就可以实现利用百Google度对指定网站进行站内搜索的功能。
感谢锐博软件工作室的SolidCO2大哥给了我思路。